发布时间:2021年05月20日 浏览次数:
青春恰逢盛世,奋进正值当时。作为一名奋进在路上的年轻党员、地质工作者,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,总想在笔下记录生活的点滴,留住这些难忘的记忆、礼赞美好的时代、歌颂这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。
“遇见”最美的自己
自幼就见过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这类的词句。在草原参加工作的四年间,我目睹了黄沙席卷、狂风肆虐的草原春天、也惊叹于野花簇拥的草原夏季、沉醉于夕阳西下、牧人归来的草原秋天、也感受过千里冰封、万里雪飘的凌冽寒冬。在这漫长的时间里,我以草原为家,牛羊为伴,逐渐融入牧区的生活。
七月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早已是一片绿色的海洋,小丘上游动的羊群,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。像一幅没有用笔勾勒的美妙画卷,那样的真实,草原的严寒已经过去,盛夏到来。303省道上驻足拍照的游人随处可见。城市里呆久了,那种洋溢在脸上亲近自然、享受自然美好的满足与幸福感,让人羡慕。但是在草原上有这样一群人,与游人形成鲜明对比。身上的工作服,因为常年的风吹日晒已近略显褪色,鼓鼓囊囊的绿色挎包塞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,不顾天气炎热,迎战蚊虫叮咬,烈日下,汗水湿透了衣服,白色的碱质印记格外明显,黝黑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,在草原上行走、记录、绘图,片刻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。熟悉地质行业的人知道,这一定是一名正在出野外的地质技术人员。好多人总是不理解,曾经的天之骄子,这些大学生们为啥会餐风露宿、抛家舍业、远离家乡,告别妻儿,脱离城市的繁华,甘愿忍受寂寞?以前我也不理解,但是当我真正融入了他们、成为他们一员后,我才渐渐明白了,那种“以古论今、论未来”的探索精神,通过地壳变化、岩浆运动探求科学规律,表达对久远地质构造运动的认知,预知灾难、防患未然启示人类,利用好资源,爱护环境,以思索并敬畏自然。追求祖国的繁荣富强,传承地质人的家国情怀,点燃心中的那一份奉献精神。单凭这些,这些地质工作者就值得让人尊敬。
坚守平凡,憧憬未来
草原的夜晚寂静而热闹,满天繁星,天空中明亮的星星,像一双双眼睛一样仿佛能看透地球外的另一个世界,牧区的犬吠声、牛羊的叫声,与这寂静漆黑的草原相衬托,惬意而优美。白天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需要整理归纳,忙完一天的工作,已是深夜,躺在床上,却无半点睡意,回顾一天的地质工作,疲惫而充实。
草原寂静的夜晚,内心不觉泛起浓浓的思念之情,孤单无法言语。身为地质工作者,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,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。我平静从容地面对艰苦,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尊严,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美好,把希望寄托在明天。这样的内心,有着常人的愿望和追求,也有着神仙般的诗意和广阔。
草原花香苦寒开
10月底,锡盟已是零下17℃。每天早起打开门,扑面而来的风总是让人不禁打几个寒颤;牙膏照例是冻住的,搭在铁丝上的毛巾也得用力掰才能掰开;水桶里的水,一夜过后,就会结出厚厚的冰。我们需要去捡大量的牛粪,生起炉子,防止水管冻裂,影响一天的用水。
我们的住地离矿区大约有三十分钟路程,而草原的风好像永远不会停止,它那无与伦比的穿透力,吹在身上,冰冷刺骨,使人感到十分寒冷。每天走在去矿区的路上,总让人想起“旌旗裂,人马冻死者相望”这句古文。
到了机台,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岩芯,冰冷的坚硬感立即袭来。由于大草原冬季防火形势严峻,机台不能生火取暖,观察岩芯多要淋上水,才更直观,多数时候水刚接触岩芯就已经结冰了,我们都要戴好手套,否则手和岩芯粘在一起,硬生生掰开非常疼。只有不停地工作、走动才不会感到特别冷。
虽然,往事不会如烟,记忆历久弥新,可是在我的脑海里,大概已经记不起春天的风沙有多大、夏天的烈日有多强、冬天的寒风有多凌冽,唯有取得成果突破后的喜悦之情,久久不能散去。
从事地质工作,我想除了草原,我将还会奔赴很多偏远甚至艰苦的地方,但是在草原工作的这段经历会伴随我的一生,且记忆犹新。不是一切的火焰,都只燃烧自己,而不把别人照亮;不是一切的星星,都仅指示黑暗,而不报告曙光;不是一切梦想,都甘愿被折掉翅膀;不是一切心灵,都可以踩在脚下,烂在泥里;不是一切后果,都是眼泪血印,而不展现笑容。
一切的现在,都孕育着未来;未来的一切,都生长于它的昨天。希望,并且为它斗争,请把这一切,放在你的肩上。
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!